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輝煌歷程中,商洛市鎮安縣作為秦嶺南麓的一顆綠色明珠,經歷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遷。這座昔日交通閉塞、經濟落后的山區縣,如今已蛻變為生態宜居、產業多元的現代化城市,成為商洛地區發展的生動縮影。
一、經濟發展:從農耕為主到多元產業齊頭并進
上世紀50年代,鎮安縣以傳統農業為主導,工業基礎薄弱。經過70年發展,現已形成特色農業、現代工業、生態旅游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。板栗、核桃等特色農產品實現規模化種植,年產值超10億元;現代工業園區引進高新技術企業,電子元件、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;依托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、塔云山等景區,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萬人次,旅游綜合收入達20億元。
二、基礎設施:天塹變通途,山區煥新顏
過去"蜀道難,難于上青天"的交通困境已徹底改變。西康鐵路、包茂高速穿境而過,鎮安成為連接西北與華中地區的重要樞紐。全縣公路總里程達2800公里,實現鎮鎮通瀝青路、村村通水泥路。與此同時,4G網絡全覆蓋、城鄉電網升級、安全飲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全面提升,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根本改善。
三、生態建設: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
鎮安始終堅持生態立縣戰略,森林覆蓋率從建國初期的35%提升至當前的68.5%,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。通過實施退耕還林、天然林保護等工程,構建起堅實的生態屏障。綠色產業占GDP比重達65%,真正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。
四、民生改善: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
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.2萬元和1.1萬元,是改革開放初期的80倍和120倍。教育、醫療、文化等公共服務體系日益完善,新建標準化中小學28所,縣醫院晉升三級醫院,建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。脫貧攻堅成效顯著,2019年實現整縣脫貧摘帽。
站在新的歷史起點,鎮安正以"十四五"規劃為指引,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縣,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。這座秦嶺南麓的美麗山城,正以嶄新的姿態向世界展示著中國山區縣域發展的精彩答卷。